泱泱中华,五千年历史,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、弥足珍贵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及自然景观。目前,文化与自然的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,既有文化遗产的丝绸之路、大运河,也有兼具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黄山、泰山、峨眉山-乐山大佛、武夷山等。
截至2024年12月,全国5A级景区及顶 级旅游度假区358个之多,4A级景区更是遍布全国城乡。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华文明从起源、形成到发展的历史脉络,为中华民族连绵不绝、多元一体提供强大物质与精神的支撑。
7月14日至15日,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,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总结新时代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成就,分析城市工作面临的形势,明确做好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、重要原则、重点任务。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和城市发展能级、规划建设治理水平、宜业宜居水平、历史文化?;ご兴健⑸肪持柿看蠓嵘?。
在新一轮的城市建设、城市更新中,如何?;ぁ⒗?、传承这些活着的世界文化遗产,让其焕发更大的生机与活力,让人们记得住历史、记得住乡愁,坚定文化自信,增强家国情怀,抓大促小是关键一环,具有重要意义。
第一,城市更新要注重城市经营与运营。各级政府作为文化市场规则的制定者、监督者,一方面要统筹做好提升城市功能、繁荣市场、增大税收、提高就业、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工作;一方面要科学投入人力物力,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,尤其要重视市场规律发挥的积极作用。
以人类文明进步为根本出发点,科学测算投入产出比,实现各级政府不背财政赤字的包袱。国家主管部门主抓世界遗产与5A级景区的大建设、大规划、大法规、大造血的系统性完善与审批。这方面可借鉴瑞士、意大利、法国等欧洲国家的先期经验。
1913年,法国立法设立了专门负责对历史古迹分类的机构,并且将所有古迹登记造册。1930年,自然遗产首次以法律形式受到?;ぁ?943年,距历史古迹四周500米范围内的区域被法律划定为受?;で颍魏稳瞬坏迷谖淳谌ǖ那榭鱿?,随意改动原建筑风格。这一举措有效地遏制了乱拆乱建行为,避免古建筑陷入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尴尬。1988年政府以免除继承税的方式鼓励私人所有遗迹向公众开放。自2003年以后,政府对遗产的保护工作逐渐下放到地方,并进一步扩大公共开放程度。
?;さ耐?,大造血的循环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工作,各级政府要注重加强在文化遗产?;し矫娴耐度耄惨诰蚶肺幕挪氖谐∏绷?,鼓励融合新业态及创作适应消费者需求的文化产品,提升历史文化遗产的造血功能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实际上,文化遗产行业能为城市和社会创造大批就业机会和大笔收入,对于城市经济复苏和发展会起到支撑作用,对这方面的意识、认识还需要提高。另外,各级政府要精准出台政策,鼓励有实力的基金会、企业和个人出资支持文化遗产?;な乱怠8鋈丝梢曰竦孟嗟庇诰柙畋壤系乃笆沼呕?,企业可以从营业税中扣除相当于一定比例捐款的税款。各级政府还可以简化遗产?;ば曰鸹岢闪⒑驮俗鞯氖中?,并给予税收优惠支持。
第二,因地制宜,结合城市更新抓好存量试点,提高更新预算比例。各省级城市从繁荣经济与文化需求出发,结合城市更新工作,提高资金预算,进一步全面促进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及自然景观尤其是周边4A级景区、中小城市的基础创新建设,并实现资金投入后收益的乘数效应。
历史文化遗产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,不仅承载着城市的历史人文,还承载着一个民族、一个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共同记忆。对这类遗产及景区,各级政府还要善于“搭台”,让社会各界勇于“唱戏”,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遗产知识普及活动,提高公民的遗产?;ひ馐叮斐觥叭巳肆私庖挪?、人人爱护遗产”的氛围,给文化遗产?;すぷ骱臀幕纷⑷胄碌幕盍?。各地要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城市历史文化与城市更新、景区升级路径,努力构建政府引导、市场运作、公众参与的可持续的历史文化?;ご幸约俺鞘懈履J教逑?。
值得重视的是,要激发老年人和儿童、青少年在城市更新和文化遗产?;ど系挠行ё饔?,例如针对“一老”即55岁至75岁人群,“一小”即3岁至7岁的儿童,设计、配置他们的新需求,在保护利用和功能提升方面,鼓励微创新、微改造并统筹规划,?;?、养老、教育三位一体,协同发力,融合赋能,会让坐落在广阔城乡土地上的文化遗产更好地“活”起来,既守住文化根脉,又开出时代之花,弘扬中华尊老爱幼的优秀传统文化,建设中华民族现代城乡文明。
第三,体制先行,试点先行,样板引路。各级政府在建立健全机制体制建设方面要苦下功夫,在调研中,我们发现,历史文化遗产?;ず统鞘懈路矫妫娣缎晕募勾嬖诳瞻椎卮?。在城市更新中应查漏补缺,出台专项条例推动历史文化街区?;だ蒙杓票;?、管理一揽子配套政策,提高古城和历史文化街区的?;す芾淼目刹僮餍?。建立考评体系推动文化普查全面铺开,将文化普查纳入政府绩效考评,推动各地进一步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前介入城乡建设工作,从项目建设源头上把好文化遗产?;す亍?/p>
各省市在?;ぁ⒏?、利用政策上,资金的平衡和可持续是重中之重,尤其是中小城市,要鼓励它们在政策和运行上试点先行,力争上游探索出相对完整性的模板。
第四,中国的才是世界的,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的城乡文化遗产的世界性地位。就在前几天,西夏陵正式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,成为我国第60项世界遗产。至此,我国与意大利并列成为全球世界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,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遗产大国, 形成了具有全球示范价值的遗产体系。
因此,建议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的专业行业新闻单位,会同规划、建筑等协会,协同高级规划师、高级建筑设计师,以及城市经营领域的经济专家一起,组建专业机构,专门从事旧城改造和文化街区的规划、编制审定工作。保证各地旧城改造、文化遗产拥有详实的“身份证”,精准编制?;ず透脑炜刂葡旯娣桨?,在?;こ鞘写彻δ艿幕∩?,结合未来城市的发展需要,对改造提升功能重新定位。城市更新中的历史文化?;ぜ仁鞘鼗っ褡寰窀龅那锎蠹?,更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当代实践。各地在?;ず透鹿讨幸浞直A裘恳桓龀鞘猩畹难袒鹌?,延续历史街区的传统形态和历史文化价值,使历史街区的生活环境不仅得到改善,还让其焕发出新的活力。
另外,我们建议,凭借城市更新最大的抓手,有关部门联合起来,具体化“中国文化遗产日”。2005年12月22日,国务院发布《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》,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。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决定从2006年起,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“文化遗产日”。但是,20年时间了,国人对这个纪念日很陌生,全民对文化遗产日的意识薄弱,这与我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大国、强国的地位极其不匹配。借这次城市更新的国家战略,合力宣传、推广城乡文化遗产,恰逢其时。